<track id="d1fdd"></track>

    <track id="d1fdd"><strike id="d1fdd"><strike id="d1fdd"></strike></strike></track>

      <noframes id="d1fdd">

      <noframes id="d1fdd">

        “寓”見莊子:萬物共生 詩意棲居
        2022-07-22 19:07

        天地,自然,大道

        莊子的主要思想,首先是天地精神,自然精神,大道精神。三者名詞不同,內涵一致。

        莊子在書中把道說的很玄妙,先天地生,產生天地,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道產生天地之后,道從此就在天地之中,我們通過考察天地和萬事萬物,就能認識道。

        道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兩條:一是一陰一陽,二是周而復始,窮則反,終則始。

        陰陽相照,相蓋相治,四時相代,相生相殺。

        因有形見無形,觀于天地而達萬物之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陰陽與四季不停地運行,各有自身的序列,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大道是那么渾沌昧暗仿佛并不存在卻又無處不在,生機盛旺、神妙莫測卻又不留下具體的形象,萬物被它養育卻一點也未覺察。

        探究天地偉大的美,通曉萬物生長的規律,順應自然卻不會妄加行動。道,就蘊藏在天地萬物之中。

        人與自然“根連根

        莊子從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立場來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認為人與自然打成一片,融為一體,不可分離。

        這里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界的自然,也是富有詩意的人生態度。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要把自然放在第一性和優先的地位,作為衡量和考察事物的根本原則。

        莊子明確提出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同一、統一,天是自然之天,人是自然之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與天一也”。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與自然“根連根”,人順應自然、因應自然而生活,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家園,熱愛自然就是關愛人類,維護自然就是維護人類自己的家園。

        尊重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是莊子思想精華。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

        在莊子看來,人類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樣離不開大自然。

        當人們郁悶、孤獨時,若能在廣闊的原野上漫步,在枝葉茂密的大樹下徘徊,傾聽林間的鳥鳴和風聲,“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與大自然交流情感,將是何等的愉快!何等的振奮!


        莊子滿懷深情地說:“山林與!皋壤與!使我欣欣然而樂與!”人本來就是大自然的產物,只有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才能體會到真正的自由和滿足。

        莊子主張用自然環境來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這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提升人類的精神境界十分有益。

        莊子自然觀是古老的中國生態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生態智慧中,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包含以農為本的生產生活順應自然節奏、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思想。

        在人與自然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方面,莊子的自然觀提供了豐厚的思想理論資源。傳承弘揚道家莊子自然觀,促進其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對我們構建人與自然的生命共同體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和永恒的理論價值。(作者:王國良 采訪整理:趙浩)


        監制 | 姜寅 盧小豆

        策劃 | 趙浩

        制作 | 劉紀璋 吳振洋

        編輯 | 關子祥

        美術 | 孫曉陽

        安徽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出品